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基本方针,落实省民宗委宗教人才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及省佛协教育培训工作部署,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全面从严治教,加强“三支队伍”的教职人员队伍建设,谋划杭州佛教教育培训工作。2月27日上午,杭州佛教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举行。
市佛协会长月真法师,常务副会长戒兴法师,副会长智圆法师、演通法师、惟尘法师、圆诠法师、智光法师、秘书长胡胜军、常务副秘书长邓安松出席座谈会。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邱高兴、浙江大学教授张家成、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陈永革、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陆丽青、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谢榕、浙江大学教授蒋文博、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峰以及市佛协教育培训委员会全体委员、各区县(市)佛教协会会长、培训点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市民宗局干部刘洪燕莅会指导。座谈会由戒兴法师主持。






报告指出,近年来,市佛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省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浙江省宗教“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加强“三支队伍”中的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的悉心指导下,市佛协结合打造“之江问道”宗教中国化品牌,有序开展了市、区两级佛教教职人员轮训活动。为确保轮训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立足杭州佛教的实际,创新推出送师资建课程、送资金建学堂、送指导建机制“三送三建”举措。截至目前,全市佛教累计举办轮训班25期,培训人数1260余人次,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市佛协初步完成了杭州佛教教职人员的第一轮全员轮训计划,全市僧众思想认识显著提高、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月真法师指出,市佛协把培养“既精通经典教义,又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通”人才,作为全市教职人员轮训工作的指导方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杭州佛教教职人员轮训工作方案》,在全市推行教职人员轮训工作,通过学习佛教教义、佛教戒律学等课程,加强了从严治教,提升了僧人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为促进教风道风建设打下了基础。
月真法师对今后杭州佛教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随着“数字治理”时代的到来,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宗教生态,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宗教实践,对寺院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市佛协将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二是优化办班模式培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根据各区县(市)佛协、场所及市属寺院的实际需要,分类举办佛教经典解读、佛教戒律与个人修养、数字化时代的寺院管理、现代寺院建筑布局与审美、书画艺术的鉴赏与实践、摄影技巧与新媒体创作、杭州佛教的茶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国学的现代价值与意义等主题培训班,通过不同内容的培训班,让培训更趋专业化、特色化,以培养更加专业的佛教人才。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高等院校汇聚了大量学术资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市佛协与高等院校合作,通过引进专家学者授课、共同举办学历教育培训班、引进高校研究和培训机构落地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四是继续支持区县(市)佛教协会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各地佛教协会建立培训机制,全面推进教职人员学历提升,发挥区县(市)佛教培训点的作用,让有条件的培训点承担相应的学术研究课题、教职人员培训等工作,设立科研、培训专项资金,继续对区县(市)佛教培训等工作给予补贴。
此次杭州佛教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是杭州市佛教协会首次召开的全市佛教教育工作会议,旨在共同谋划杭州佛教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新时代优秀佛教人才。下一步,市佛协将根据会议意见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杭州市佛教协会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为杭州佛教坚持全面从严治教、着力提升教职人员综合素质保驾护航。
MOTHER’S DAY